首席版主
 
- UID
- 1152
- 精华
- 0
- 威望
- 2
- 贡献值
- 0
- 金币
- 16331
- 在线时间
- 18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1-7
- 最后登录
- 2014-11-12
 
首席版主
 
- UID
- 1152
- 精华
- 0
- 威望
- 2
- 贡献值
- 0
- 金币
- 16331
- 在线时间
- 18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1-7
- 最后登录
- 2014-11-12
 
|
一篇不错的象棋开局比较文章
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是:在象棋对局中,第一步架上中炮远比其他走法的总和还要多.如果加上先走其他,再架中炮的话,就更多了.
往古代看看.在明清两大古谱《桔中秘》和〈梅花谱〉中,基本上都围绕着如何应付先手中炮展开的。可见这一招由来已久。
一招最古老的招法,历经数百年后,依然最为常见,那么肯定有他的必然性在。
类似的情况,其他的棋种也存在。如国际象棋,本质上与中国象棋比较类似。他的最常见的下法也是D4和E4,按国际象棋的理论叫:先把中心控制住。围棋与象棋的差别较大,但也有诸如:争据正面之大道,逼敌小径以成功;入腹争正面等作战原则。
更令人称奇的是,足球也有这种情况哦。不管你边路突破如何犀利,始终都还得把球转到正面来。正面攻击力的强或弱,才是衡量一支球队攻击力强弱的关键。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世界杯阿根廷1333阵型的失败,表面上三个前锋,实质上有两个只是边锋,真正在正面攻击的只有一个巴蒂。也解释了欧洲杯上为什么鲁尼一下去英格兰就玩完,正面只靠欧文一个小鸡子儿般的身材,那不是拿鸡蛋去碰石头么?更解释了为什么罗哪儿多再胖,也得拿他当熊猫看待。看看他在正面的抢点,射门,突破和策应各方面的能力就明白了。
跑远了,还是回到象棋。棋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战争中,如果正面战场顶不住,你边边角角打得再好也不免落个败局。就好象三国时的刘备,火烧新野多爽快,但正面战场跟曹操没法打,只落个仓皇出逃。要不是咱赵哥哥大展神威,恐怕连儿子都保不住咯。棋也如此,中路攻防如何展开,是象棋开局的永恒主题。
不仅中炮局是这样,就是诸如仙人指路,起马局,飞相,过宫炮,等开局,其本质也在于中路攻防如何进行。
正是:
开局关键在中路,
两翼手段为辅助。
正面攻防招法误,?
棋盘只是英雄墓。
表妹乱谈棋之二:中炮 前两天表妹偶听评书,正好讲到杨家枪法,里边有句顺口溜:"中平枪,枪中王,枪枪锁喉最难防."什么叫中平枪?说书者道,中平枪者,快步平枪直刺也.看那样子,正和先手中炮相仿.
在展开如何应付先手中炮这枪中王之前,得先看看它具有哪些特点.1.子力出动速度快,攻击凌厉.在中炮局中,五六炮号称是最为平稳的了,但依然摆出的是一副进攻的架势.2.子力占据进攻位置,不利防守.中炮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双相不能连环,底线往往成为对手的反击重点,尤其是三七路底线.
以上两点是所有中炮局的共性.那么,应付中炮也得从这两点入手.即:1.坚决顶住中炮方的进攻,尤其中路进攻.思路无非ABC.A以攻对攻,令先手方也心存顾虑;B严密中路防守,令其攻之不入;C中路虽然让他吃点甜头,却将其后续子力封住,令其攻势一鼓而竭.2.反击要准确,坚决.即使不能一击致命,也要令他后院不安,不敢亦不能肆无忌惮.
就目前来看,应付先手中炮的有效阵势无非以下几种:顺炮,后补列手炮,屏风马,反宫马,三步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但因种种原因已处于淘汰或闲置状态的阵势有:单提马,鸳鸯炮,龟背炮,左叠炮,大列手炮等等.以上阵势,论起来,每一招都是一本厚书.要细细阐述,表妹就没这能力啦.
在枪法中,有一招叫回马枪的.在中炮局中,也有回马枪.第一着先跳跳马或进进兵,支吾一两着后,再架回中炮.这一类,也归于先手中炮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仙人指路转右中炮对卒底炮了.
其实不管他什么枪,只要我们阵形合理,招法严谨,何惧之有哉?
正是:
十八武艺俱精详,
何须畏其枪中王?
进退有序招法谨,
五湖四海任猖狂.
表妹乱谈棋之三:顺炮 当年孔老夫子的一个学生问他:"以德报怨怎么样?"老夫子回答,那你拿什么报德呢?当然要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了.换句话说,孔老夫子是赞成且提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
根据这一指示,面对着先手中炮咄咄逼人的攻势,立足于以攻对攻的顺炮就毫无疑问的成为了第一选择.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早在明朝古谱<桔中秘>中,就很系统的阐述了顺炮局的许多变化.
据表妹观察发现,不论是功成名就的一代名家,还是略具水平的业余棋迷,也不管他现在是个什么风格,在他习棋的过程中,都有过喜欢顺炮的时候.
因为,顺炮直线的战略思维,破釜沉舟的战术设计,最能刺激弈者潜意识深处滚烫的豪情.当反架上中炮的那一刹那,一种不成功便成仁,跟他拼了的决战气氛跃然枰上.
在当代象棋的历史上,顺炮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五六十年代,是列强从江湖杀入殿堂的时代,无论是岭南的杨官麟,还是北国的王嘉良,有或者来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刘忆慈,无一不是好斗顺炮且善斗顺炮的卓然大家.七十年代,是百废具兴的年代.重又找到战场的棋手们将顺炮推向高峰.进入九十年代,顺炮略有沉寂,但总不时有高手在这一领域掀起狂澜.如岭南双妖,还有长得象熊猫的蒋川,以及另一位湘派高手谢业建等.
以局例来说,顺炮大致有直车对横车,直车对缓开车,横车对直车三大类型.就特定而言,双方抢速度,抢占位置与路线,并不惜作些许牺牲,是顺炮的最大特点.从如何对抗中炮这一大课题来看,顺炮也无疑是成功的.最起码,先手方不敢贸然急冲中兵发动中路进攻,对方也有个中炮哪.你敢把中兵冲浮,我就敢叫你好看.
正是:
风萧萧兮易水寒,
牙眼来兮牙眼还.
将军百战江海定,
壮士长歌入汉关.
表妹乱谈棋之四:后补列手炮 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同是反架中炮与之对攻,顺炮是历久弥新,愈斗愈出彩,而列炮则一开始就倍受责难。到今天,更是处于淘汰的边缘,真可谓:“同人不同命”。
原因并不复杂。当先手方架上中炮,并将子力重心移向一侧的时候,顺炮在反架中炮的同时,也将子力重心移向同一侧。列炮则将重心移向了另一侧,并不完全符合儒家以牙还牙的精神。造成了以速度为主的局面中,对先手方缺乏必要的遏制手段。
为了挽救列炮这一传统武器,棋艺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创造出了列炮家族的新星——后补列手炮!
后补列手炮有两大阵型。如下:
第一型: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兵三进一(或其他非出直车的招法)炮8平9;先亮左车,下一步再架上列手炮。这一型,称之为:三步虎转列炮。
第二型: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车一平二,炮8进4;先封住红车,再架上列炮。名为:左炮封车转列炮,或者后补列炮朝前堵。
通过这两型可以发现,反架列炮是要有一定条件的。要么左车能先亮出来(抢到速度),要么先把对手的车封住(抑制住对方的速度)。拿到这两点之一,再反架列炮就变得非常有力了。
为了在名称上与后补列手炮清晰的区分开来,又把直接架上列炮称之为“大列手炮”。另外还有一种叫“小列手炮”的,即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炮2平 5。这也是后补列手炮的一种。但由于即没抢到速度,也没能抑制住对方的速度,这路变化也很快就被历史的洪流“咔嚓”掉了。
七十年代末的全国赛上,安徽大师蒋志梁就以小列手炮迎战胡荣华。胡司令以简洁而简明的战略战术,可以说近乎兵不血刃的砍倒了蒋志梁,并宣判了小列手炮的“死刑”。有兴趣的,自个儿找来看看。这里就不罗嗦了。
正是:
一样藤开两样花,
花谢又结两样瓜。
若非园丁细打理,
早就遗忘在天涯。
表妹乱谈棋之五:屏风马 说到屏风马,就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在如何应对先手中炮这个王国中,它无疑就是至高无上的国王。
自打屏风马出现,到如今好几百年,它一直都是应先手中炮的最最经典且有效的武器。与其他招法比,它局型最多,变化最复杂,因而也就最难把握。对于象表妹这种笨人来说,也是最最难学的。记得初学屏风马时,怎么走不顺,经常输得眼泪直流,象林黛玉一样。不过现在好多了。
屏风马的特点:1。双马象屏风一样守卫着中路,叫中炮方的中路进攻无法发飙。也因此而得名。2。积极调动各种有效力量进行反击。如左马盘河的盘河马,平炮兑车的退炮驱车,进3卒应五七炮的边卒直冲,以及双炮过河等等。根据先手方阵型的不同而采取极为灵活多样的手段。3。可刚可柔,刚柔并济。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棋风,都可以在这一领域里一展雄才大略。凶巴巴有凶巴巴的选择,稳一点也有稳一点的选择。正可谓老少咸宜,大小通吃,实为解暑佳品。最近气温有点高。。。。。。
屏风马用熟练了,自然得心应手,明慧圆通。但初学者往往有以下经常挠头的问题:1。双马是跳起来了,但双炮怎么摆?的确,双炮可运动的空间是暂时小了。据表妹总结,大致只有四种摆法,即不动,巡河,过河,退至己方下二路。作用有三种,即封锁,辅助其他子力出击,调整至威胁对方底相的三七路。至于什么时候怎么下,那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啦。 2。经常对对手凶悍的中路急攻无计可施。屏风马防不住中路,那是要闹大笑话的。办法有:A中路防守适当再加强一些。B封锁他的预备队。如双炮过河局。C 对他的底线实施远程战略核轰炸。只要能做到ABC中的一点,说明你屏风马学的不错哦;如果能做到两点,那你肯定能杀的他这辈子不敢跟你玩中炮;如果三点全做到了,那你赶快换对手——他也太菜了!
屏风马虽然难学,但我有个好方法,包能学好。隆重推出——邯郸学步法!随便翻开哪本棋书,关于屏风马的对局和专题文章有如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不管对招法的内涵理解不理解,既然大师们都这么下了,咱也照着葫芦画画瓢嘛,管他什么果冻布东东丁。下多了,就理解了。反正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正是:
邯郸学步学绝招,
学到妙处手段高。
敌敢兴兵如曹瞒,
咱也赤壁用火烧。
表妹乱谈棋之六:反宫马 2002 年世界杯期间的一个晚上,闲来无事,巴西主教练斯科拉里,德国主教练沃勒尔和意大利主教练特拉帕多尼正在边喝茶边闲聊中国象棋。忽然探马来报:“敌人发动主动进攻了。”斯科拉里拍案而起,大叫道:“敢对咱巴西玩攻势?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于是令旗一挥,架上顺炮,以攻对攻。沃勒尔道:“管他玩什么,咱按咱的玩。”挥动令旗,以屏风马迎敌,攻守兼备。特拉帕多尼道:“不可轻敌,还是稳一点,先守住再说。”意大利三军摆出的是反宫马阵势。
这反宫马就象是意大利队,素以混凝土式的防守加上眼镜蛇式的反击闻名于天下。反宫马本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由于在以胡司令为首的海派棋手主倡下,战果辉煌,成为防守反击派的经典局型。
如果说中炮局的特点是快的话,那反宫马的特点就是慢。尤其是两个车。按说车强如虎,民间又有“三步不出车当死”的说法,但它就是那么磨磨蹭蹭,慢条斯理。不过,它慢虽慢,子力之间联系紧密,防守能力突出。在中炮方的攻势再而竭的当儿,反击如闪电般展开,往往令对手措手不及,失魂落魄。
按反宫马本身的局例来说,也只有飞左象,飞右象,进3絮,进7卒和横车五种。与屏风马那令人目眩的繁多花样比起来,那可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中。不过就凭这区区几种变化,任你中炮怎么攻,它自如海中礁石一样,巍然不动。
慢是反宫马的优点,也是缺点。正因为慢,所以在开局阶段对中炮方的压力并不大,中炮方大可以做出自己愿意作的选择。而对反宫马方来说,则必须对中炮方有可能采取的所有手段都心中有数。诚可谓:十八般武器任你耍。
相对于其他局式,反宫马特别考验一个人的耐性,无论对于攻方还是守方。如果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淡定,反宫马还是少碰为妙。
从历史来看,90年代,反宫马一度跌入谷底。近来棋手们对其各方面性能进行了加强,反宫马又以它一贯的步法慢慢”踱“了出来。表妹个人认为,面对反宫马,先手方急攻则用五七炮双弃兵,缓攻可选五六炮正马,其他招法,均难以奏效。就算这样,还是一句,作好和棋打算。
正是:
龟兔赛跑局最奇,
慢腾之中蕴玄机。
若问国外谁能者?
当数特拉帕多尼。
表妹乱谈棋之七:仙人指路 忘了从哪儿看到一个有关仙人指路的美丽传说.......
某年轻人被一个和尚让先,屡战屡败.一天晚上,梦里有个老道士自称拙逸道人,教他先进卒的布局,并细细讲解变化.年轻人醒来后,就以这招挺卒一举击败和尚. 和尚问他这是什么局,年轻人也不知叫什么名字,道:"此仙人指路也."意思是说神仙教他赢棋的诀窍.但"仙人指路"四字,恰与此挺卒的主旨有点暗合,于是,这个漂亮的名字就不胫而走,一直流传和沿袭到了今天.
表妹认为,就名字来说,也许叫投石问路更百分百的贴切.
一般来说,先手应该借能先动手的机会,发动主动进攻的;后手方则根据先手的动向,来决定自己如何与之对抗.仙人指路的意思就是,不如我来看看你是什么动向,再决定我怎么攻好了.更何况,一般情形下,挺一步马头兵,总是有一步棋的价值的,不会失先.
先手方比较希望看到什么呢?以表妹的经验,最希望看到后手方架中炮!你想想,后手屏风马和反宫马应先手中炮都不会吃亏,那现在我多走了一步,会出现什么情况?那就是中炮方想展开的攻势还没开始发力就会中途被顿住.顿住后,中炮方就会发现自己的子力全摆在不利防守的位置上.所以,只要有一个细微的差池,中炮方就会不可收拾.
在传说中,那个和尚就是架了中炮从而连输数盘的.在高手的对局中,后手架中炮是看不见的.谁会把脖子主动伸到对手的铡刀下呢?
由于仙人指路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所以后手在应对仙人指路的时候,就特别的挠头.不仅架中炮不好,就是什么过宫炮,飞象,起马之类,都因先暴露自己的意图,从而遭到红方有针对性的袭击,从高手的实战来看,凶多而吉少.那,什么才是应仙人指路的好方法呢?
哈哈.借用说书人的一句名言_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正是:
梦中指路有仙人,
小兵推开得胜门.
应对招法如不慎,
一袭僧衣尽泪痕.
表妹乱谈棋之八:卒底炮 这是一种专门对付仙人指路的武器。这是一种古老的武器,古老到几乎就与仙人指路同时来到这个世界。最最关键的是:这是一种极有效的武器。甚至可以这么说:正因为它的存在,仙人指路才没能取代中炮成为最主流的先手开局。
它就是卒底炮,绰号“一声雷”,又称“小当头”。早在明朝的古谱中,就被作为应仙人指路的必然着法。具体是:兵七进一,炮2平3!
卒底炮的意图是,通过对兵的打击,迫使红方立即定型。如红方不原丢兵,就只能飞相。这样红方的速度没有了,黑方可以从容的争到抗衡局面。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飞相成为先手方的主要变例。虽然稳健有余,奈何进取不足,先手方难以完全满意。五十年代,是江湖豪杰杀入殿堂,创造历史的大时代。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目标,各路强豪竭尽全力,各种绝招奇招纷纷出笼。来自杭州,同样有着特级大师的水平和战绩却也未获荣封的刘忆慈先生,亮出了他压箱底的绝招——马二进三!一剑光寒十四州。死在这招之下的江湖好汉不计其数。刘忆慈先生也凭此招,连续两界大赛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从而也获得了“双探花刘仙人” 的美誉。
可惜好景不长,卒底炮方很快就找到了应对方法,先手方依旧不满意。在大量比赛的反复激励中,一招新的招法脱颖而出,并很快成为仙人指路对卒底炮的主要战场。即:炮二平五!
卒底炮有千般好,只有一点点问题,即炮据马位,无法再下成屏风马之类的局势。先手方就盯上了这一点,架上中炮攻其中路。卒底炮方对此有三大变例:炮8平5,象3进5,象7进5。各有其复杂深邃的变化。其中炮8平5是转成顺炮局,可以归到那边去。
表妹在此应当指出的是,面对红方架中炮,千万不要随手马8进7守中卒,要吃亏的。详细情形,请看《棋艺》2002年第3期,王嘉良老先生有精辟论述。
正是:
江湖传名一声雷,
纵使仙人作灰飞。
仔细防其反架炮,
巨手挽得乾坤归。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