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支持 发表于 2014-6-28 21:57:27

古代象棋奇闻趣事乐在棋中

象棋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与围棋相比,象棋的爱好者人数更多,而且几乎各个阶层都有。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的劳动人民,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都有喜欢下象棋的。可以说,象棋在我国,自南宋以后,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随着象棋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在历代都出现了一些关于象棋的趣话轶事,在象棋爱好者中间广泛地流传。我们将分两期,为大家娓娓道来。


(1)橘中象戏
唐朝相国牛僧孺编撰的《玄怪录》里,有《巴邛人》一篇。说有个巴邛人,家里有橘园,下霜以后,收了橘子,但余下两个大橘子当时没摘,后来摘下剖开一看,每只大橘子里竟都有两个老人在着象棋。这是描述象棋的一篇神话故事,但它对象棋爱好者的渲染力很强,千百年来一直在象棋爱好者中间流传着。它还说明象棋在唐代已有一定影响。牛氏《玄怪录》里有好几篇故事,都已成为后人编写戏曲、小说的题材,像《巴邛人》这篇所写的橘中象戏,尤其动人,不但是后人小说、戏曲的题材,而且也是后来许多诗人、文人的题材。如南宋文天祥诗有“我爱何如橘里枰”,南宋刘克庄的五古象弈诗有“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明马浩澜诗有“巴园橘里赌棋还”句子等等,不胜枚举。后人因此称象棋为橘中戏。明代著名象棋古谱《橘中秘》、《橘中乐》等的书名当来源于此。

这则《巴邛人》有关象棋的神话故事,在唐人《幽冥录》里,也有类似的记载,但较简略,现录原文如下:

巴园人,收大橘如三斗盎,剖之,有二人相对,身长丈余,象戏。一叟曰:“仆饿矣,须龙脯食之。”食讫,以水喷地为二白龙而去。

这里,把大橘中下象棋的两位老人描述得更是神龙活现。

(2)文天祥与象棋
南宋时,我国南方一带象棋盛行。出生在江西吉安、后来以抗元闻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同时代的战友刘洙、刘澄、萧耕山、周子善等,从少年时期起即有象棋的爱好。他们经常在一起进行象棋比赛,棋艺都很精湛。

文天祥(公元1236—1282年)字履善,号文山,著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在《全集》中有不少咏棋的诗篇,反映了他对象棋的热爱。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官至丞相,他从小爱下象棋,就是在炎热的夏天游泳时,也迷恋象棋,与战友周子善浮于水面,不用棋盘,以意为枰,口弈象棋,以决胜负,甚至乐极忘返。据此可以说,在象棋的发展历史上,文天祥还是蒙目棋的最早创始人。每逢生日,文天祥总要与棋友下棋比赛取乐。他在《生日中与萧敬夫韵》一诗中作了这样的自我表白:

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何如橘里枰。
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犹见茯苓生。

萧敬夫即萧耕山,棋艺比刘洙、刘澄高一筹,但不及周子善。刘洙随文天祥抗元,为监军。刘澄是诗人,棋艺与刘洙不相上下。周子善棋艺较高,但常败于文天祥。关于文天祥四位棋友的棋艺水平,他在《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一诗中有过定评。

1276年,南宋的都城临安失陷,南宋最高统治者投降了元军。但文天祥等主战派带领义军在江西、福建、广东一带抗击元军,最后兵败,文天祥为元军所俘,但他在被元军囚禁北京期间,写下爱国诗篇,创作象棋排局,和敌人斗争,不屈不挠的动人事迹流传千古。

他在狱中写的诗篇《正气歌》表现了他伟大的民族气节。他在狱中还创作了象棋排局,据朱国祯《涌幢小品》说,文天祥在狱中创作的排局,以危险制胜局势、局势奇绝者命名,自“玉金鼎”至“单骑见虏”,共40局。玉是文天祥居住地的山名。单骑见虏是他以棋局自喻,反映他勇敢、顽强、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

(3)独象棋盛行
明代中期,农业、手工业生机勃勃,商业繁荣,科学和文化都有相应的发展,标志这一时代发展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等,相继问世。当时象棋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据当时著名艺术家唐寅(公元1470—1533年)的《谱双·书后》记述,说樗蒲、弹棋都已失传,打马戏、七国象戏、汉官仪、五木等古代游戏虽然都有玩法流传下来,但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喜欢,也没有什么人加以提倡,只有象棋、双陆两种棋戏盛行。与唐寅同时代或稍后的明代著名学者如杨慎、朱晋桢、谢在杭、李开先等,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提到象棋。一些著名的象棋谱,如《梦入神机》、《自出洞来无敌手》、《金鹏秘诀》、《金鹏十八变》等等,也在这一时期问世。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如高儒、赵用贤、赵琦美等,还以收藏象棋谱为时髦。这一切都说明当时象棋的繁荣景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子象棋在明代也有新的发展,在《金瓶梅词话》小说中,就有许多回反映当时女子爱好象棋和双陆的有趣的故事情节。

更可喜的是象棋在农村中开始广泛传播,著名学者、象棋高手李开先在他的《村翁》一诗中写道:

小有兼逢大有年,田家多获即为贤。
有时撒网为渔父,日长登床作睡仙。
破局棋堆随手应,无弦琴不用音传。
一身之外无所慕,下有青山上碧天。

这首诗充分反映当时农村中一般的农民渔夫对象棋的爱好。

(4)象棋迷
象棋的盛行自然而然地带来了一些棋迷的出现。这些象棋迷的棋艺水平虽然不一定很高,但由于酷爱象棋,有时闹到笑话百出,成为人们的趣谈。据明浮白主人《笑林》中记述,某处有两人下象棋,旁观者往外解手,及至解手完毕再回到棋盘旁时,发现下棋的两人忽然都不见了,到处寻找,最后竟在门角里找到,发现两人正在使劲地夺车。这则门后夺车的笑话绘声绘色,在象棋爱好者中间影响很大。到了清代乾隆时,在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说景城有一道士,因酷爱象棋,人以棋道士称呼他,而他的真名真姓却反而不见留传了。一天,与人对局,棋桌上摆上棋局,但只有31只棋子,而棋道士和他的对手却不知去向。忽然听得窗外有喘息声,来人一看,发现道士和他的对手四手相持,共夺一个棋子,声嘶力竭,互不相让。

明朝末年,象棋的开展比之明代中叶有明显的衰退,但在宫廷和官府,象棋仍较盛行。姚雪垠的《李自成》一书中描写崇祯帝的首辅以卧槽马胜门客以及崇祯帝与宫妃下象棋的故事,并非完全虚构。据史载,崇祯所宠爱的田贵妃,象棋就下得很有点水平。

文文文 发表于 2014-6-29 00:13:02

谢谢.......: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象棋奇闻趣事乐在棋中